李河君创业励志故事

时间:2020-09-05 08:39:45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李河君创业励志故事

  李河君,1967年8月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汉族,客家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200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宏观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一份李河君创业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李河君创业励志故事

  李河君创业励志故事

  20年,李河君率领他的团队缔造了一个清洁能源帝国。荣登福布斯首位!当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商业计划被经济规划的权威部门发改委否决后,他会怎么做?接下来敲墙简历网带您走进这位黑马型人物!

  10年前,36岁的李河君选择了一种异乎常人的对抗:起诉发改委。这场漫长的博弈,带给他的,是如今金沙江上一座比葛洲坝还要大的水电站,以及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依照《福布斯》计算,这位来自广东河源的企业家,以664.9亿元名列2013中国富豪榜第四位。苹果只占了高科技一头,就达到了万亿市值。理论上讲,两个都做的汉能完全可以超越苹果。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国比我有钱的人多了,但他们不见得敢弄。盯着银子的人肯定挣不了大钱,我觉得挣大钱的诀窍是不要盯着钱看,把钱当作副产品才能挣大钱,顺便把钱挣了。

  借了5万元下海

  自信在这位亿万富豪的商业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很多同行业者眼里,我就是破坏者。”提及4年前的闯入光伏领域,46岁的李河君如此回应。如果不是因为进入光伏,汉能可能至今还是一家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的“隐形公司”。成立于1994年的汉能(时名华睿集团)以能源为主营业务,由水电跨入风电和光伏。截至今年8月,汉能宣称其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13.1万千瓦,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300万千瓦。能源之外,汉能的业务还涉足贸易、高端公务航空、旅行社、教育、地产等领域。李河君称,汉能控股的总资产已经超过千亿人民币,他个人的股份超过97%,预计2013年汉能总收入将过百亿元,其中水电是目前最主要的收入和现金流来源,这也帮助他第一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991年,李河君从自己的一位大学老师那里借了5万块钱开始下海创业,从铁路运输、开矿、炒地产,到卖玩具、卖矿泉水,无所不做。到1994年底,他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有这么多钱,当时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踌躇之际,李河君在一位读金融的高中同学的建议下,决定收购水电站作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他收购的第一个水电站就在他的家乡河源——东江上一个初始装机量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花费1000多万元,从此进入能源行业。“从1994年开始,我们就只专注做一件事——清洁能源。”李河君说。此后几年,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的水电站,李河君做了很多,但真正让他实现突破的是2002年去云南的一次考察。尽管那时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中国史无前例,他一举与云南省签下了8座水电站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超过三峡水电站 。然而,等待李河君的是一场暴风雨。“发改委不同意,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这样的项目,认为该给国有企业干。”李河君不信这些,他更相信自己。依靠与云南省政府签订的合同,于是出现了他把发改委告上法庭的一幕。最终,他拿到了6大水电站中资源最好的一个——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

  从围观者到杀入光伏圈

  7年前,“阴差阳错”当上了首任新能源商会会长的李河君,被施正荣、刘汉元等一拨搞光伏的`企业家包夹着,但李河君却是个光伏局外人,汉能控股彼时只有水电和风电。“那个时候,我对太阳能可以说一窍不通,也很不看好太阳能。”相比水电一毛多钱的成本, 3块钱的光伏发电成本在李河君看来,根本不知道是在“搞什么名堂”。

  光伏发电成本要从3块钱降到1块钱需要30年,要降到5毛钱左右,跟水电、火电平价需要50年。这也是当时业界的一个“普遍判断”。但实际上,光伏发电成本从3块降到1块钱,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周期直接刺激到了李河君的神经,而三年时间始终在“围观”的汉能,在2009年杀入了光伏市场。

  次年开始,以“黑马”姿态杀入光伏领域的李河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一气投资兴建八个光伏产业基地,让业界为之一震。接踵而来的便是圈里圈外的质疑声:后进者李河君弃传统的晶硅电池而选择了“非主流”的薄膜电池,是否是借技术概念掩护资本腾挪?对于光伏那些事,李河君始终温和而笃定,“大家觉得汉能做事疯狂,我觉得自己的判断非常理性。”甚至,外界的质疑让李河君反倒有些“享受”:“我常说一句话就是,‘我们往往高估了1-2年的变化,而低估了10年的变化’,在光伏行业同样适用。”

  不一样的玩法

  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晶硅太阳能在一片欢呼声中,迅速跌落神坛。晶硅价格的持续走熊,导致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陷入了停工甚至破产的泥沼之中。在光伏业的“寒冬”里,李河君却迎来了春天。因薄膜电池不在美欧市场相继打出的“双反”牌中,行业优势凸显。2012年6月5日,汉能控股与德国太阳能电池公司Q-CELLS签署协议,收购后者的子公司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的股权,并计划在收购完成后,提升Solibro在德国工厂的产能至100MW。有分析认为,这笔可能高达5亿美元的交易,不仅给汉能控股带来技术方面的收获,同时也是汉能向海外市场扩张的重要一步。“汉能跟现在所有光伏企业的玩法不一样,他们是做出口,我是反过来做,以中国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李河君明确表示,收购Solibro的战略意义是在技术层面,利用其高端装备能力装备国内产能,“我可不是要在德国大量卖太阳能电池板。”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在同行停产停工的同时,汉能控股却逆势扩张,李河君到底是个什么玩法?“这就跟买股票一样,低买高卖,很朴实的一个道理。”自信非常的李河君认为,光伏产业的成功投资靠的不是经验而是判断,“我们正好踩到市场的点了。”

  1+1=11的李氏理论

  李河君追求的“绝代之功”,是其宣称的“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到2020年创造一家销售收入达1万亿元的公司。“汉能做到1万亿销售额的难度相当于华为做到1000亿销售额的难度,”李河君说,“因为光伏薄膜行业同时兼具高科技和能源两大行业特点,我们把高科技和能源同步做,相当于‘1+1=11’。”对于汉能控股的主要盈利点,李河君的设计是:高端装备制造、光伏发电和系统解决方案。除了生产装备外,汉能还在酝酿介入薄膜电池最主要原材料的制造领域,以此锁定上游成本。控制上游的生产装备和原材料制造,卖设备、卖原料,培育更多的企业进入薄膜电池领域,李河君意在放水养鱼。从上游装备贯穿至下游发电,李河君完成了汉能在整条光伏产业链上的布局。2012年6月13日,瑞典宜家集团宣布,将与汉能控股建立战略合作,三年内在宜家所有中国门店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如果这样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能够在国内大量复制,那将会是多大的市场?“10万亿!”对于这个数字,李河君已经推演过无数次。但在另一面,“汉能会成功吗?”光伏业内几乎没有人愿意做出正面直接的评价。

  遗传的经商因子

  李河君的经商天分或许来自于遗传,李父很早就开始做生意了,现在80多岁了,每天一早让司机带着他到自己所有的企业转一圈,包括酒店、饮料店、服装店、药店等等。

  第一桶金只有12元

  尽管李河君出身工科,但他似乎天生就没有计划安心地做一名工程师。他曾笑称,他的第一桶金只有12元钱:大学二年级,他组织30多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大门口卖了3天胶卷,挣了12元钱,“这12元被大家一顿饭就吃掉了,让我感觉到挣钱的不易。”不安分的李河君当时满脑子都是做生意、挣钱。本科毕业后,他留校读研究生。“那时候哪有时间做研究生啊,尽忙着到中关村倒卖电子元件,什么都干,什么赚钱做什么。”

【李河君创业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女性励志创业故事李淑君的励志人生10-11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首富李河君如何玩转太阳能10-06

李彦宏的创业故事08-01

李彦宏创业故事分享08-10

丈量河宽励志故事07-15

李如成:雅戈尔的创业故事08-02

大学生村官李涛创业故事05-01

北京首富李晓华的创业故事05-07

李想80后的成功创业故事10-03

本那艺术鞋创始人李林的创业励志故事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