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小故事

时间:2023-10-25 09:01:24 志杰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的小故事(通用12篇)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相信大家都十分的想要了解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的小故事(通用12篇),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小故事(通用12篇)

  重阳节的小故事 1

  晋代人干宝,是一位很有学识、文笔优美的史官。在他的《搜神记》一书里,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淮南有一女丁氏,嫁给当地姓谢人家。谢家是一大富户。她的'婆婆阴险毒辣,千方百计虐待丁氏。她总是被强迫着,一刻不停地干繁重的家务。哪怕是有一点点的不顺眼,就会遭到恶婆婆的拳打脚踢,百般折磨。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那天,含恨悬梁自尽。

  该女生前受尽凌辱,死后冤魂不散。她的灵魂常常依附在巫祝(神汉神婆之类的)身上向人们祈求:“做人家的媳妇太辛苦了,没日没夜地干活。终年劳累不得休息。求求各位婆家,到了重阳节,让媳妇们休息一天吧。”

  据说,丁氏的祈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来,许多人家开始善待媳妇。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媳妇们休息,叫做“媳妇休息日”。这,也许就是今天三八节的萌芽吧。还有一些地方,每逢重阳,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顺便让女儿休息一下。到了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以死抗争,阴魂不散的丁氏,当之无愧地,应该是我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了。因为她的贡献,后人为其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重阳节的小故事 2

  相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脚下。一家老小任劳任怨,忠厚朴实,小日子过得挺红火。

  一天,家人收工归来,路上碰到一个年老的云游道人。因为天快黑了,便把他带回家过夜。由于人多屋少,主人就在灶房里打了个地铺。自己和妻子儿女挤在草铺上睡下,却让老道睡在了正屋的炕上。

  第二天天刚亮,庄户人叫醒妻子给道人做了一顿好吃的,殷勤招待。又做了满满一袋白蒸馍,送给远行的老道。道人临走前,仔细地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千叮咛万叮嘱地说:“到了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切记切记!”

  庄户主人感到很奇怪,心想:这老道会不会有毛病啊?但转念又一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全家人的性命要紧。到了九月九,还是到高处走一走吧。权当让家人看看风景,也是一件美事。

  重阳节那天,庄户的主人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米酒,登山游玩。还没有等他们到达山顶,从半山腰处的`山洞里,突然冒出一股大水直冲山下。一会儿功夫,位于他家的整条山沟都被淹没了。站在高处的这家人,眼见这一幕,全都吓傻了。这才明白,老道为什么让他们全家九月九登高了。

  这事传开后,人们每逢九月九,便扶老携幼登高望远、上坟祭祖,以祈求平安。一年一度,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重阳节的小故事 3

  很久以前,有个后生叫桓景。他和父老乡亲们,守着一方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地忽然流行起瘟疫来,人们不断地死于非命,情况十分危急。

  有人告诉桓景,这是因为附近的河里,来了一个妖怪,经常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他又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桓景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他翻越了一座座大山,跨过了一道道河流,历尽千辛万苦。有一天,桓景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向他点头。桓景心想:这莫非是引路的和平鸽吗?

  果然,鸽子飞一段距离,便停下来等他。就这样,他跟着白鸽,很快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下,诚心诚意地请求:“求师傅大发慈悲,救救乡亲们!”他的善心和诚意感动了仙人。随着大门的启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笑眯眯的说:“弟子为民除害,为师自当助一臂之力。”

  费长房先送他一把青龙斩妖剑,又教了他剑法。等桓景学有所成,师傅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日,是降妖除魔的好日子。你赶紧回乡灭掉妖怪,解救百姓。为师另给你茱萸叶一包,菊花酒一瓶,到时让乡亲们登高避祸。”说完,师傅用手一招,飞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了家乡。

  桓景回到家,紧锣密鼓地筹备有关事项。到了重阳那天,他就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桓景把师傅给的.茱萸叶子分给众人,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拿出菊花酒,每人喝了一口,可以百毒不侵。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手提青龙降妖剑,来到住着妖怪的那条河边,准备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河面上波涛翻滚,狂风怒吼。妖怪探出头来,看见山上的人群,便飞身跃起,直扑众人,却被仙酒及茱萸的气味吓得不敢上前。它一回头,迎面碰上宝剑出鞘的桓景。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人一妖,直斗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战了三百多回合,瘟魔不敌,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把瘟魔死死地钉在了地上。

  从此,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们,再也不受瘟魔的侵袭了。

  重阳节的小故事 4

  重阳节,一个经常被人遗忘的节日,却在儿子的幼儿园掀起一股尊老爱幼的.热潮,同时也向我们颂扬了中华美德,儿子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我惊叹于儿子的进步!

  当我收到班内有关重阳节活动的短信时,心中不免有些兴奋,期待着儿子的表现,但由于最近工作很忙,我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儿子的表现,听婆婆说,儿子表现很棒,家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周六那天一放学回家,儿子就送奶奶礼物,还亲手喂奶奶吃,奶奶累了,又按摩又捶背,哄着奶奶开心,还不时地哼着《好娃娃》,吃饭时还主动拿筷子,分享好吃的东西,后来,我问儿子:“为什么今天这么照顾老人?”儿子很直接的答道:“妈妈,今天是重阳节啊!我长大了,应该爱护帮助老人和小朋友啊!”我激动地搂住宝贝:“你太棒了!”宝贝一来劲,慌忙给我洗脚,我真是受宠若惊:儿子也会给妈妈洗脚了。

  重阳节已过两天了,但和儿子的热情劲还没过,我们一起制作了迟到的重阳节海报,看着他那稚嫩的动作,我心满意足:点滴成长,幸福一家!

  重阳节的小故事 5

  传说民间有一对青年夫妻,生活很艰辛。有一天,走来两个讨饭人,这对夫妻把准备自己吃的黄面笼糕给了他们。讨饭人高兴地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边走边撒下许多小草。

  冬去春来,这里长满了当初讨饭人撒下的小草,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虽然变蓝了,但却染不上色。

  有一天晚上,去年讨饭的两人再次到访,夫妻二人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并用一袋石灰粉垫在草下做枕头。谁知这俩人进来后掏出酒菜,畅快对饮,半夜里酒性发作,把吃的酒菜都吐进缸里,并把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两个人用木棍一搅,就赶忙走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发现缸水变黄了,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试染,布由黄变成蓝色。原来这种草名叫蓝草,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就开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之后他们才知道那两个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直到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仍有祭祀染仙的习俗。

  重阳节的小故事 6

  据研究人员考证,西峡重阳店最早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所建。丹朱为尧的长子,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大军征伐强大的东夷诸侯而获胜,巩固了尧的地位,为建立陶唐王朝立过大功,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

  考古学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中介绍:尧欲指定王位继承人,大臣放齐说:“帝子丹朱开明,可登帝位。”尧认为丹朱“不守德,好争讼”,“不足以授天下”。那时,人们把孝德作为众德之首。尧认为舜有孝德,决定把帝位传给舜,并由舜代尧执政。尧怕丹朱与舜争夺帝位,派丹朱驻守丹江和汉水交接处的丹江口,并派舜领重兵驻于黄河北岸,监控丹朱。为了防止舜从北方攻击,丹朱在丹江边建丹朱台,在正北建丹朱城作为国都,与国都配合,建九层高的天文台,即丹朱台。并在正北建朱阳关、紫荆关、重阳店,来保护都城丹朱城。

  丹朱为什么要在重阳店建立要塞?为什么以“重阳”命名?重阳店在朱阳关和荆紫关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朱阳关和荆紫关只是它的侧翼,起辅助作用。古人重阳轻阴,阳的地位比阴高。最大的阳数是九,九代表万物之大、之高,因重阳店在战略上处于核心地位,在军事上有从旁边防卫紫荆关的作用。所以丹朱很重视它,把它起名为重阳。

  丹朱建重阳店的时间在公元前2240年左右,距今有4200年,说明重阳店的建店时间有4000余年了。因舜最后继承了尧的帝位,名声远扬,丹朱则慢慢被后人遗忘了,但丹朱在淇河上建重阳店是确信无疑的。

  重阳节的小故事 7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公主生在重阳,长在重阳,又在重阳结婚、生子,百岁而亡。当地群众为重阳公主修了重阳道观,年年重阳节前来朝拜。

  重阳节的小故事 8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小故事 9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一次瘟疫都病死了。桓景听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下决心降妖。

  他进山拜师学艺,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一天,师傅对他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照着师傅说的带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随身带上,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就不会染上瘟疫之疾。然后他回到家里等瘟魔。一会儿,瘟魔出水走上岸来,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桓景一见瘟魔,急忙舞剑迎战。几个回合后,瘟魔被青龙剑穿心透肺,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小故事 10

  盂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一阵风刮过,把盂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上。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盂嘉。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重阳节的小故事 11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人叫阿牛。母亲因生活艰辛,日夜劳作,眼睛都瞎了。阿牛一边辛苦劳作,一边求医问药,但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梦见一个姑娘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的天花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九月初九开放,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九月九日一早,阿牛便来到天花荡,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个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母亲吃完后,眼睛便开始好转了。

  后来姑娘又在梦中告诉阿牛说她是天上的菊花仙子,并传授一首《种菊谣》“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经过仔细推敲,阿牛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果然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饮菊花茶、喝菊花酒等风俗。

  重阳节的小故事 12

  传说在公元前三世纪,那时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他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遣神捉鬼。

  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为师。由于这个青年决心很大,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领。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作好准备。”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

  重阳节传说

  费长房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

  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清晨,桓景带着全家来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过了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他们果真避过了一场灾难。

  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两千多年。

【重阳节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小故事11-14

心态小故事 【名人故事】04-13

关汉卿的小故事10-19

名人的小故事12-08

励志的小故事01-08

职场小故事08-22

励志小故事06-12

经典励志小故事11-18

成语小故事11-24

励志小故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