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传奇的励志书籍《1984》

时间:2021-04-16 19:46:25 励志书籍 我要投稿

一本传奇的励志书籍《1984》

  内容简介

一本传奇的励志书籍《1984》

  ★村上春树以《1Q84》向本书致敬

  ★著名学者刘绍铭经典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英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动物农场》、《1984》等。

  1903 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遍从事文学创作,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参加左翼组织,因重伤返回英国,但最终树立社会主义信念。1939年,二战爆发,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由于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出版。1949年,《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作品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

  1950年,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精彩书评

  天气愈发的冷了起来,中午我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于是吃过饭便早早的躺到了床上。温暖的感觉渐渐的占据了被窝,意识陷入模糊。这时,窗外远远传来了歌声,这个小镇连续不断的有歌舞团驻扎演出,在电影院上演有色情噱头的节目。他们的宣传方式千篇一律,总是用几个面包车载着高音喇叭在街上游窜,一面放歌一面大声预告他们“动感刺激、火爆激情”的节目表演。我也因此得以在午睡的时候聆听到目前小镇最为时尚的流行歌曲:《月亮之上》、《老婆老婆我爱你》、《香水有毒》,以及诸如《春天的故事》、《父老乡亲》等经典老歌。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从这些歌曲中寻找到某些规律,我相信他们的泛滥一定是有原因的,也依稀有了几点想法,可一直无法系统的表达出来。这个中午,在模糊的意识中,我聆听音乐的同时,想起了刚读完的《1984》,想起了最近对广电总局的不满和豆瓣网超过100万用户注册使用,并将其与正在吼叫的广告车联系起来。一些被我认为是真相的规律缓缓地浮现了出来。

  一个国家的发展依靠国民的聪明和勤劳,他们凭着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持续的劳动热情换来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从而有较强的综合国力保证其不被外国侵略与颠覆。因此,对国民的教育是必需的,否则将得到亡国的悲剧;但是一个政权的稳定,却又依赖于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所有政府都希望做到这一点。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要让国民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信念要坚定、持久,不受情绪与外因的过大影响。爱国主义是这个信念的一个部分,但它与对政权的支持还存在区别。因此,执政者在爱国主义之外还要找到一个信念——比如宗教信仰和主流价值观——并用政权可控的各种方式将此信念的理论灌输给所有的国民,以此来获得长久的稳固的地位。因此,国民在接受科学技术的专业教育同时,必须同时接受执政者的理论教育,以此来巩固执政地位,以此来保证国民在接受了专业知识的教育之后,将才能服务于政权,而不是反过来破坏政权。

  而巩固思想的另一个手段,是要破坏政权理论之外的信息进入国民的思想。这些信息即使无法消除,它也必须是破碎的,不成体系的。因此,那些我们嘲笑过的只知道无病呻吟,只知道爱情色情的流行歌曲;永远一个模式,永远虚假空洞的电视剧,我们愤怒过的将那些真实、优秀的电影删改得语无伦次的广电总局。他们的存在便有了必要性。我们并不需要抱怨广电总局的那些老头子们,他们也是要生存的,他们不过是《1984》里面的真理部,我们更不需要辱骂那些歌手、作词作曲者、演员,他们更是无能为力。有了这些流行歌曲,大多数人便可以只想着小情小爱,想着与妻子的性交,与情妇的勾搭,有了这些电视剧,大多数人便可以花掉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潜移默化的接受理论教育,而避免了在这些时间里独自思考,将某些信息成系统的思考和总结,而电影也拥有同样的命运,一旦电影中出现与理论不符的信息,便要无情的被删除,在《1984》的老大哥看来,艺术并不重要,艺术永远应该成为政治的附庸。

  有了这样的基础,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就像只要你走向镜子的背面,你便能明白幕前的所有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一直要灌输“资本主义”是“人吃人”的社会;为什么台海局势永远紧绷,悬而未决;为什么民工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和垫脚石;为什么中国教育始终无法更改,把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教成一具具死气沉沉的尸体;为什么要在每晚七点,在所有电视媒体上强制播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虚假和符号化的新闻,这和“仇恨三分钟”有什么两样?

  “电幕”没有了,但这已转变成了无形的意识屏障,一面反对“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一面宣扬高档的消费,允许商业行为将商品分成无数个等级供人追求,不在这个社会中追求金钱、名利、权势便是不合时宜的另类。而我们看到的那些中年人,他们将自己束缚在赌博、性行为、口舌之美上,他们根本不敢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有什么思考,并以此告诫后来的年轻人,要冷静,要慎重,要适应社会,这才是成熟。《1984》里的温斯顿相信其实很多人在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在工作时,在“电幕”前,在“仇恨三分钟”时,他们必须装疯卖傻,这是保全自己的唯一方式。社会上只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本身已被控制得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另一种便是内心具有独立思想却无处倾诉与表达的人,而这也便是中年人口中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