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文章

时间:2020-10-25 17:11:44 励志文章 我要投稿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

  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呢?腊八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腊八,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那么腊八节的传说有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有关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吧!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一

  孔子借粮说。这种说法流行于老北京,传说孔子周游列国,陈蔡绝粮,派学生子路子贡到范丹那里去借粮。范丹是叫花子的祖师爷,他叫子路子贡拿出随身所带的笔筒来,从自己的破口袋里,给每人舀了一笔筒粮食。二人说:我们好几十人呢,就这么一点儿粮食,哪儿够吃啊?范丹说,这粮食已经不少了,就怕你们还不起呢!二人回去之后,把笔筒往出一倒,竟然变成了两座粮食山。孔子对范丹说,这么多的粮食,我可怎么还给你啊?范丹说,你是还不起了,以后叫你的学生还给我的徒弟们好了。由于范丹是个叫花子,他的粮食都是从千家万户讨要来的,什么粮食都有,无法煮饭,孔子就叫学生熬了一锅杂粮粥吃,这一天是腊月初八,因而叫做“腊八粥”。以后每到腊八这一天,凡是门口贴着对子的人家,叫花子都去要饭,主家不敢不给,因而他们是在替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还债。在解放以前,北京一直保持着这种风俗。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二

  来自刘秀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刘秀起兵造反,战败后逃跑。王莽赶刘秀,刘秀又饥又渴,逃到一户人家,室内无人,没有粮食,他扒开一个老鼠洞,发现一堆杂粮,由于老鼠盗来的粮食什么都有,是杂粮,刘秀煮粥充饥。这一天是腊月初八,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为了纪念此事,下旨每年腊八这天,全国都要吃杂粮粥。这种说法流行于河北省某些地区。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三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这时一位牧羊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献乳糜供养。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到腊八这一天,佛寺都要熬杂粮粥供养佛祖。这种风俗传到了民间,就成为了民间的“腊八节”,这是现在最普遍的说法。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而据上座部佛教圣典,佛陀应在月圆之夜成道,而非初八),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四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腊八节的传说文章】相关文章: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10-30

有关腊八节的传说10-30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参考10-31

腊八节的来历与传说10-29

腊八节的起源与传说10-29

腊八节的传说及起源10-29

关于腊八节的各种传说10-29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10-29

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10-28

腊八节的传说5则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