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别让有温度的文化冷却

时间:2020-11-15 11:58:10 励志文章 我要投稿

励志文章:别让有温度的文化冷却

  张国茹今年已经58岁,额前的皱纹在对面灯光的映照下若隐若现。张国茹的手指修长,但关节却很突出,据说这是常年从事制笔工艺而留下的“后遗症”。问她何时退休,她笑笑说:“还没有接班人呀! ”

励志文章:别让有温度的文化冷却

  8月3日,辽宁工业展览馆大厅内聚集着如潮的人群,他们来参观两年一度的东北文博会。与现场的喧闹纷杂相异,张国茹静静地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内,面对的依然是一张桌子、一盏灯和十几个笔头,埋首继续着自己每日不变的工作。 30多年了,变的是头发的颜色,不变的是手中的技艺。许多用过胡魁章毛笔的人大概并不知道,他们的一支笔要经过张国茹怎样细致精心的琢磨。攥在手掌的'笔杆和捏在指间的笔头都存留着张国茹的体温,这是一种带着温度的原始工艺,甚至凝结着工匠的情感。

  在机器统治的时代,纯手工制作似乎已经成为历史传说。而数码产品的普及,也让笔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少,毛笔的受众更是十分有限。张国茹所在的“胡魁章笔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30年前,张国茹或许没有想到,“做毛笔”有一天会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己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20多岁到年近花甲,张国茹的人生就像一支毛笔一样,安静从容又不失力道。“年轻人不愿意做这行”,她笑着又有些无奈地说。

  文博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传统的技艺本来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转,它们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偶一现身,反倒多了许多新奇的味道。人们用瞻仰历史陈迹的目光观看着张国茹的每一个动作,仿佛穿越回了想象中的某个年代,然而,现实中,张国茹每天都在位于小西路上的“胡魁章笔庄”中循环自己的工作,用一种似乎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态度坚守着本分。

  把张国茹的工作上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对她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她看来,自己只是在继续一项已经从事了30年的劳动。她不善言辞,当提到“胡魁章笔庄”的制笔工艺时,语带强调地说:“我们的纯手工制作是独一无二的。 ”

  张国茹说,她年轻时跟随学艺的制笔老师傅大多不在人世了,不过,她将他们的本事继承了下来,至今,“胡魁章笔庄”中使用的所有工序和技艺都与当年并无二致。张国茹和另一位制笔师傅李世美是搭档,两人分别掌握着 “干活”和“水盆”的全套工艺。记者在文博会现场看到,李世美的工作大多时面对着水,而张国茹则面对着灯,两人在一暗一明的光线下通力协作,共同完成约40道工序,方能成就一支“胡魁章毛笔”。

  毛笔的结构看似简单,但制笔的工序却十分繁复。 “干活”要清、胶、斗、刻等,“水盆”则要尖、齐、轧、圆等。据说,普通人只能学到“干活”或“水盆”其中一样,而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完成一支毛笔的制作。当许多制造商已经采取半机械化手段时,“胡魁章笔庄”仍然在坚持纯手工操作,因为,手工制笔能够保证笔锋不被损害,可以制出真正的最好的笔。这样的坚持让“胡魁章笔庄”的产量很低,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们慢工出细活的精益求精。

  难学、枯燥、辛劳,一个学徒要学满3年才能出师,并且收入也不高,诸多元素共同 造成了制笔工艺后继乏人的尴尬现状。此外,传统毛笔的应用日渐减少,也进一步限制了这个行当的发展。

【励志文章:别让有温度的文化冷却】相关文章: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的励志文章08-03

别让安逸偷走你梦想励志文章11-15

励志文章:大学,别让考证成了你的全部07-31

企业文化励志文章08-12

职场励志文章有哪些11-15

有梦才有远方励志文章10-13

有梦不觉天涯远的励志文章09-15

假如我有一百万励志文章10-31

有梦想才有方向励志文章10-26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未来励志文章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