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

时间:2021-06-04 10:48:13 励志作文 我要投稿

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下文是整理收集的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

  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1】

  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生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渴望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最早的小康源于《诗经》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的代名词,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此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走进了百姓的平常生活中。

  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创造性地赋予小康社会以中国式合作化的内涵。经过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跨越。在党的十六大上,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的中国共产党以吹响了向新世纪目标前进的号角,使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含义更深远、丰富了。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目的了小康水平。可是,总体上的小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

  当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当农民的生活不当之处于低水平,当还有孩子辍学在家时,我们所想的小康与现实生活所达到和呈现出来的状况的距离似乎还相距甚远。其实也就说明了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达到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2002年,我国的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有水平。可见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并且是一个偏低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门槛后延伸的路上,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由此而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使人们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想象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童话中的生活,可它就离我们不远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将惠及十几亿人口。可目标明确,前途无限美好,并存道路一帆风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同甘共苦,坚持不懈,为了小康社会,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做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腾飞做一颗“启明星”,照亮祖国前进的道路。

  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2】

  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共5集,内容分别是“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总体而言,这部政论片条理清晰,论理精辟,深入浅出,全方位地解读了中国梦的内涵与实质,拓宽了中国梦的价值诠释空间,是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梦、充分了解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大话题,受到海内外的热切关注。阐释中国梦,既关乎理论上的精确阐释,也关乎实践上的具体抓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也经常萦绕人们的心际。比如,中国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需要仰仗哪些力量支撑?中国梦对于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于是,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被适时推出,对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而深刻的“解疑释惑”。

  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另一个口号比“中国梦”更令人眼热心动、勾魂动魄的了。当我们听腻了那些铿锵有力而又高蹈云天的口号,忽然来了一个略带“小资情调”而又活泼清新的说法:中国梦。她像一声春雷,旋刻之间滚过神州大地,也滚过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让你感到春天的温暖,也让你感到生机和活力。 “中国梦”弹响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沉睡了百年的琴弦,不能不让你从心底涌起感动。

  为什么“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被接纳并成为巨大的精神导向?因为她契合了人们心内的渴望。我不愿把“中国梦”这么一个极具想象力和诗意的字眼,理解为几个枯燥的数字,“中国梦”不是GDP,不是“翻几番”,甚至也不完全等同于“全面小康”的蓝图,在更为深远的层面, 她是中华民族的一声叹息,它是一种期待, 更是一种呼唤,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力量源泉。

  没有梦的民族注定是精神灰暗的民族。梦就是火之焰,就是水之波,她是自由象征。而自由源于民族的激情和自信。“中国梦”不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跃进,也是中华民族新的自我认知。 是的,人人都具有做梦的.权利,人人都实现梦想的自由。

  中国的百年强国梦走的极其辛苦,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牺牲了无数的生命之后,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梦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进之余,我们应该思考下历史,回忆下百年来的经历,记住历史,才能激励自己,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学生对周围生活的世界深刻体验离不开课外学习活动的经历及其在经历中的心理体验的过程。着眼于学生课外学习生活的丰富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等特点,我们对构建课外多元化体验性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了初步探索。

  一、体验校园学习生活

  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不仅是其一天活动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天生活中最丰富的部分。他们对同学、老师、集体的感情,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等均有着深刻的体验。校园学习生活是学生作文巨大的素材储备库,也是学生学会写作文的重要实践训练基地。

  (一)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搜集作文素材。

  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各种实践性学习的活动。如参加兴趣小组、参加学校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作出了各种试探性研究、设想的成功与失败、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心理等都是他们一吐为快的内容。

  (二)搭建多个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搭建一个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充公利用校刊、板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同时,这个平台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全校的学生学习了身边的优秀作文,极其真实性地体验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强化常规训练,培养良好的课外读写习惯

  我们从抓课外阅读和日记两方面入手,并把这两方面列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常规工作,分高中低年级段制定课外阅读和写日记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读写习惯。

  1、课外阅读。我要有句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作文了。课外阅读量的增大不但让学生储备大量的词句,而且让学生在阅读匠过程中领悟、体会了遣词造句的技巧,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等,鼓励学生之间充公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提高班级书刊的作用率等。

  2、日记。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悉观察力。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观察日记等,不局限于传统的日记格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自己喜欢的又能让别人看得懂的形式写日记,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展平评活动。

  二、体验家庭亲情生活

  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们采取下列方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教师作为中介,以习作或日记的形式传递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书信。作为孩子,学生在信中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亲情是建立在对他们细微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一字一句的运用是再准确不过的。从而使他们跃过了辈份的鸿沟,实现相互理解与沟通。

  三、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是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社会实践活动是作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百味,学会爱心奉献社会。在“关爱老人”、“情系四川灾区”等活动中,通过走进敬老院,通过爱心捐赠活动,让学生体会爱的温暖,这对于作文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孩子们的创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的发挥,只有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而后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来。让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一方自由的天空,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走进真实,让孩子们在“作文”这片领域里自由驰骋,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相关文章: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05-26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精选」12-10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11-24

精选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11-15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800征文12-12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的征文范文09-02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范文12-08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优秀12-05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35012-05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题目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