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

时间:2020-11-24 20:24:10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的故事

  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

  孙敬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通过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由于孙敬有学问,名气很大,连皇帝都知道了,就任命他为当时的一个大官。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但由于人太年轻,学习不刻苦,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没人为他引见。

  一气之下,苏秦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苏秦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洗耳恭听的故事

  传说上古时代有个十分英明的帝王叫尧。他为人非常正直,处处为人民着想,而且特别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对有才的人尤其重视。

  有一次,尧帝听说有个叫许由的世外高人品行高尚,就很想把自己的帝位让给他,以便他治理天下。

  于是,尧帝就派人去邀请许由出来治理天下。使者来到许由隐居的地方,见了许由之后,告诉了许由尧帝想把帝位传给他的事,希望他认真考虑。

  许由听后,毫不犹豫地说:“我看不上当什么帝王,你回去吧!”

  使者没办法,只好走了。尧听说这件事后,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溪水边去,掬水洗耳。因为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所以用洗耳朵来表示自己不愿听

  许由的好朋友巢父也和许由隐居在同一个地方。非常碰巧,巢父正牵着他的小牛到溪边饮水。巢父看到许由洗耳朵的样子,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许由到底怎么回事。

  许由把使者对他说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巢父,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听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我生怕这些名禄之言把自己的耳朵污染了,只好跑到这里来洗洗耳朵。”

  巢父听后,感到非常生气,就冷冷地说道:“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再把水污染了,从而污染了我的小牛的嘴。”说完,巢父牵着他的小牛,急忙往溪水的上游走去。

  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梦昭公》

  【求解驿站】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常用于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形容专心地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

  【活学活用】陈兄对这件事有何高见?小弟愿意~。

  【妙语点拨】许由听到名禄之言,觉得耳朵受到了污染,得及时清洗。巢父更夸张,他甚至以为许由洗耳后的水也会污染到他的小牛。在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中,与那些利欲熏心的现象比起来,许由与巢父有淡泊名利之心,固然值得称赞。然而,一个人如果有真才实学,却一味地隐居遁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国家与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近义】倾耳细听

  【反义】充耳不闻

【中国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12-23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2-03

中国成语故事(15篇)10-09

中国成语故事15篇07-31

中国成语故事(汇编15篇)12-28

中国成语故事集合15篇12-23

中国成语故事合集15篇12-23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1-03

英文版中国成语故事09-25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5篇)12-25